2017年玻璃行業利潤將被壓縮
1、2016年玻璃期現走勢回顧
2016年玻璃期貨大幅上漲。自年初FG1605合約最低位760元/噸漲到年底FG1701合約最高達1340元/噸,全年漲幅達到580元/噸,漲幅76.3%;赝A谪浗1年的漲勢,總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當時的主力合約FG1605從年830左右逐步上漲至3月初最高的1020元/噸。第二個階段是5月底以后FG1609合約自930元/噸最終在交割月一度漲至1358元/噸。第三個階段是10月中旬開始FG1701合約自1050元/噸左右漲至1340元/噸。
2016年玻璃現貨在年初表現比較平淡,大多數玻璃廠價格走勢平穩,由于年初是玻璃市場需求淡季,部分玻璃廠價格小幅回落。沙河市場以沙河安全為例,自1月初1100左右開始逐步下滑至3月初960元/噸左右,在3月中旬開始逐步上漲。此后沙河地區一直延續穩定上漲,在7月底迎來爆發性上漲,到9月初沙河價格基本穩定,9月-12月沙河價格持穩或小幅上漲。全國其他地區價格節奏與沙河價格基本相同,值得注意的是華南在今年旺季的時候價格上漲幅度較大,最終在9月初華南地區玻璃價格漲至1840元/噸,為2011年5月以來的最高價,從產業鏈擴張的角度看,華南的價格未來擴張幅度有限。
在玻璃產能及利用率和庫存方面,2016年玻璃實際產能小幅增加,產能利用率小幅提升,庫存同比小幅下降。2015年下半年以來的市場恢復和轉好,造成生產企業復產積極性增加。由于目前在建新生產線數量并不多,產能增加的因素主要來自冷修生產線復產。截止到12月2日,全國共有浮法玻璃生產線353條,年產能達到12.69億重箱。其中在產生產線238條,在產產能9.38億重箱,產能利用率為73.45%,同比去年上漲3.27%。剔除停產、搬遷以及近幾年無法恢復的僵尸企業后,目前全國共有浮法玻璃生產線273條,總產能約為10.50億重箱,調整后的產能利用率為88.70%,同比增加3.93%。
2、2017年房地產仍堅挺
人民幣貶值、市場利率重心上移將會是長期趨勢的主基調,這也就決定了2017年將會是一個通脹格局。在通脹格局下,房地產不會有太大壓力,甚至不排除部分時段、部分區域表現強勢的可能。
2.1、貨幣貶值下的產業鏈價格擴張模式
人民幣貶值以及全球市場利率抬升將是中長期的大勢所趨。這個基本格局決定了2017年的通脹趨勢。這也逆轉了2011年以來人民幣升值利率下跌或者維持低位的格局。自2011年以來大宗商品一路下滑,本質上是利率下滑導致全社會融資成本的下降,這造成全球制造業在融資成本這一塊持續下降,也就為上游資源品價格下跌讓利留下了空間,而上游資源的下跌以及融資成本的下跌,又造成下游中間品和制成品的融資成本和生產成本的下降。形成一種產業鏈價格壓縮的格局。人民幣在2011-2015年8月的升值趨勢,又進一步形成外匯套利資本融資成本下降的趨勢和以人民幣計價進口商品對美元計價的優勢。
自2015年8月以后人民幣開始貶值,2015年12月美聯儲開始加息。完全逆轉了過去幾年商品價格下跌產業鏈價格壓縮的模式。2017年面對的是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外匯套利資本成本的上漲以及人民幣計價的資源品價格相對美元計價商品的價格抬升。這樣僅以匯率端來看,融資成本和進口成本的抬升就擴張了整個商品產業鏈。
在市場利率方面,美聯儲加息和全球央行一致收緊流動性已經讓過去幾年的債券牛市結束。未來大概率是利率逐步抬升的過程。利率的上漲提高了產業鏈每一個環節的融資成本,自上游資源品開始逐步向下傳導這種成本的上漲。下游的制成品則需要同時承擔融資成本的上漲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漲,并向下游繼續傳導自身成本的上漲,整個過程就是一個產業鏈不斷擴張的過程。這個過程的結束應該是終端產業無法承擔成本的上漲而破產,通常這種模式會以債務危機的形式出現。
表面看利率上漲壓制市場需求,接下來應該是需求下滑,價格下跌。但是這種利率上漲對產業鏈的傳導應該有一個過程,利率上漲本質上是加大的全社會的融資成本,首先應該經歷的是成本向下轉移,從原材料一直傳導到終端成品。這個傳導過程表現為價格的上漲,俗稱通貨膨脹。2017年的通脹格局,房地產仍將會堅挺。
同類文章排行
- 2017年玻璃行業利潤將被壓縮
- 2017第五屆中國沙河玻璃交易博覽會
- 玻璃面板產能不斷向大陸轉移,偏光片需求旺盛
- 產生用于工業定長切割玻璃板的可靠斷裂線的裝置及方法
- 近期新材料產業十大重大利好政策
- 玻璃期貨跌幅0.07% 短線呈現高位調整
- 平板鍍膜耐候性問題簡析